航天员宋令东:心之所向 一苇以航
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通讯员 占康
“在你的成长历程中,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?”
90后航天员宋令东说:“心之所向,一苇以航。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,就能抵达梦想的彼岸。”
从孜孜求学的乡村少年,到奋飞海天的飞行员,再到逐梦太空的航天员,宋令东用奋斗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刚健自信、担当有为写下鲜活注解。
图为宋令东在人船合练中。徐部 摄
2007年,空军招收飞行学员的通知发到校园。宋令东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招飞成功。
刚入大学的一次理论课上,一位曾是战斗机飞行员的教员讲述了自己驻训、轮战、演习的难忘场景。下课前,教员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:“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。最好的男子汉,去飞行!”
那一刻,宋令东热血沸腾,暗自发誓:“我就要当那个最好的男子汉!”这个目标,也成为他奋进路上的强劲动力。
由于长期营养不良,刚入学时,宋令东比同龄人明显瘦弱,体能训练成绩总排在倒数。“如果有软肋,就要将它变成刀枪不入的铠甲。”不服输的宋令东利用业余时间风雨无阻地加练。大三那年,他打破学校1500米武装越野项目纪录。
众所周知,飞行员要有较高的前庭功能耐受力,而宋令东坐车都晕得厉害。招飞体检那天,他硬着头皮坐上转椅。“不能吐,考官说了,如果吐就不合格。”为保持清醒,他咬住舌头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宋令东口中的血腥味弥漫开来,脸色也越发煞白,但他硬是没吭一声。
打地转、固滚、旋梯……每一项训练对宋令东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。有时,他干脆让同学把自己绑在旋梯上,不到迫不得已坚决不停。
单飞之际,宋令东以第一名的成绩将“起落之星”收入囊中。最终,他成为空军航空兵某旅首位90后三代机飞行员,圆满执行多项重大任务,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。
2020年9月,宋令东正式加入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。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,“祖国利益高于一切”这几个大字在宋令东心里引发了共鸣。当飞行员时,他渴望飞先进战机,为祖国和平而战;成为航天员后,他渴望迅速锻造磨砺,早日为祖国出征太空。
图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、蔡旭哲、王浩泽进行植物培养训练。徐部 摄
此时恰逢中国空间站任务开启,一年两次飞行任务,给每名航天员提供了更多机会,也带来更大挑战:时间紧,任务重,训练强度大。
从入队到完成考核,2年多时间,第三批航天员要完成基础理论、体质训练、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、航天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。
入队时,宋令东的成绩很突出。然而,经历了第一次任务选拔后,他却榜上无名。“从天空到太空,一字之差,自己究竟差在哪一步?”他的心情跌入低谷。
欲“问天”,先问己。宋令东对入队以来学习训练情况进行复盘反思,发现了制约自己的问题——
对战斗机飞行员而言,一旦驾机升空,瞬息万变的战场上,胜负就在一念之间,“宁可一思进,莫在一思停”。飞行员必须果敢善战、先发制人。而载人航天工程,是“万人一杆枪”,是各分系统集大成者,必须用齿轮咬合般的协作精神,才能共同托举起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。因此,航天员更注重团队协作,只有沉稳、准确、高效地配合与操作,才能把千万人的心血、汗水和智慧化为最有效的数据带回来。
宋令东决意要改变自己。不管是训练、工作,还是在生活中,他都刻意让节奏慢下来、稳下来。操作上,宋令东不再追求速度,而是稳中求进,各项训练成绩也稳步提升。
图为神舟十九号任务水下训练。孔方舟 摄
2023年,经全面考评,宋令东入选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。经过1年多共同训练,宋令东的操作能力得到队友们一致认可。
指令长蔡旭哲评价宋令东:“思维很灵活,个人操作能力很强。遇到问题,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。”
即将飞天之际,宋令东对长达半年的太空之旅充满信心。他期待着能走出舱外,欣赏浩瀚宇宙、漫天繁星,饱览祖国大美河山。
作为飞向太空的90后航天员,宋令东觉得自己很幸运:生逢盛世,是祖国的强大和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,才给了他圆梦的舞台。
热点信息
-
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,目前,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已...
-
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近日,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管理推进会在江苏省常州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