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环江公安多措并举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基石
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通讯员 韦玥伶 林长龙
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,这里聚居着34个民族,38万常住人口,其中外来移民达6万多人。由于多民族聚居的特点,在促进文化交流交融的同时,也因风俗、土地、山林、水源、邻里等问题,不时引发矛盾纠纷。环江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坚持党建引领,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,认真抓好民族地区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,书写促进民族团结、社会稳定新篇章。
共建:筑牢根基 凝聚各方力量
要实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,必须筑牢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共建的根基,凝聚各方力量。环江公安局在党委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积极与基层社区组织、企(事)业单位等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,构建以党委、政府为龙头,以公安机关为主导,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民族团结新格局。
6月19日,东兴社区坡元屯至久怀屯的道路被暴雨冲毁,这条路是两屯群众的必经之路。东兴派出所接到求助后,立即会同镇党委、机关干部赶赴现场处置。民警发现,小路被洪水冲出一道沟壑,一棵直径约20公分的树木倾倒横跨在道路中央,沟壑与树枝合为“拦路虎”。民警认真查看后立即返回镇上,购买了坚硬的板材,借来锯子,冒雨搭建了一座简易的木桥,将倾覆树木锯断清除了路障……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小事,如纽带亦如桥梁,凝聚了各族群众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。
察民情,听民声,访民意。环江公安机关坚持“群众利益无小事”的理念,深入提升开展“创人民满意公安”活动,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认真履职尽责,担当作为,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,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,组建党员先锋队,广泛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不断凝聚警心,提升服务意识。环江公安充分利用辖区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安保活动的契机,大力深化与群众的交流互动,全方位促进警民之间的感情。“分龙节”“三月三”“青梅节”……民辅警如同一颗小小的“螺丝钉”,将各族群众紧密地凝结在一起,有效筑牢了警民团结和谐的根基。
共治:创新机制 化解矛盾纠纷
面对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,环江公安创新治理机制,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途径。建立“警民联调”“多元调解”“分色调解”等联调联动机制,邀请有威望的“乡贤”、知名人士、法律工作者等参与调解,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力量。
在调解过程中,调解员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,将情理与法理深度融合,成功化解了一大批疑难矛盾纠纷。
在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中,环江公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认真分析问题根源及特点难点,运用各种策略巧妙化解,提升了调解的成功率。今年3月,思恩镇陈双村两户村民因土地问题发生纠纷。思恩派出所运用多元调解法,联合村干部、镇干部及乡贤参与调解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成功化解了这起积怨已久的矛盾。今年以来,全县公安机关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2起,化解率达95.5%,有效促进了各民族团结和谐与发展进步。
自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以来,环江公安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6起,惠及群众35户118人,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8.5%,化解成功率创历史新高。
共享:成果普惠 提升幸福指数
在共建共治的基础上,环江公安致力于让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,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。加强治安防控,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,让群众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生活工作。不断优化服务举措,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,如延时服务、上门服务、预约服务、送法下乡、网上服务等举措。
4月18日,刘某到县办证大厅办理出入境业务。因刘某识字不多,在填写自己的名字时出错。在民警的悉心指导下,刘某顺利地完成了此项业务办理。交管大队每周下乡两次进村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,广泛引导群众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,同时,常态化开展酒驾醉驾毒驾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,严厉打击无证驾驶、飚车炸街等行为,有效预防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,切实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。
近年来,环江公安机关深度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坚持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,通过自查自纠、群众反馈、上级督察、定期复盘等方式,“全链条”、多维度剖析自身的问题,切实从打击、防范、服务、管理等方面出重拳,坚持把群众最关心的侵财案件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及户籍业务办理,道路交通安全等工作抓实抓细,全方位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。去年以来,全县群众安全感、满意度持续排名全市前列。
下一步,环江公安局将继续秉承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,不断创新公安工作方式方法,为维护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、推动环江民族团结进步作出新的贡献。
热点信息
-
“149999989095、149999994577、150000000000……”11月17日16时29分,国家邮政局邮政业...
-
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通讯员 韦玥伶 蒙巧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...